「中国唐代建筑」中国唐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成就

体育正文 235 0

中国唐代建筑

中国唐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成就

唐代建筑有什么特点?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唐代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唐代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第一、布局严密整齐,气派磅礴 体现此特点最显著的就是都城长安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壮美繁荣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正是他的严整也促进了建筑技艺的发展。唐代其他府城、衙署、寺庙、塔楼等建筑的宏敞宽广,这些都是结合了前人的设计理念,再在此基础上革新创造出来的。首都长安城,在当时的中国是政冶、经济、文化的中心。最初名“大兴城”,到了唐代才改称长安城,并作了修建和扩充。城内宫城有很多,其中有帝王后妃的官城,有政府机关所设立的专门机构。还有商业区东西二市,还有一百零八坊。全市规划整齐,作棋盘状,约是现在西安城(明清时建)的七倍半多,足见其庞大的规模,今天仍然可以想象得到。对于了解长安城的具体规模和宏伟程度有不少的学者专家都研究考证过。从50年代末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对长安城作了多次采勘和发掘,复原了部分城垣、城门、宫殿,根据史料和考古发现,对长安城有了更加确切的了解。可以说现在大多繁华国际都市都没有长安城的繁华,可见当时的长安城汇聚了中国人民的知识和力量,是先辈们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不朽的丰碑。第二、建筑坐落分明唐代的建筑组群层次有序分明,错落有致,建筑一般成方形,最中为正殿,也称为前殿,前殿后面是后殿,一般为人们的住所,而正殿是建筑主人所居住的。前殿左右上方有厢房,一般为来客人所住,也有为堆积货物或者是杂货房的用处。各个殿之间设有通道长廊,长廊宽阔高大,上有棚顶,为人们遮阳挡雨,等等这些构成一个院落,院楼最外围是高大的围墙,围墙一般有大门和后门,还设有偏门,但是一般不开放。这种建筑构造大到大型宫殿,小到一般庭院都可见到。此外,唐代的陵墓建筑也很有特点。据史料考察可以知道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大多都是在大山中建造,这样不仅节约开支,同时也体现了帝王的权威性,犹如山那般高大。陵墓内部规格也气势恢宏,建造有很长的引道,引道旁边有石雕,还设有多种机关,目的是防止盗墓的情况,保护帝陵的完整。而且一般的墓内都会画有艺术性的壁画,其形态多种多样,色彩绚丽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三、建筑取材和建筑技艺的发展唐代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瓦石和砖块,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现在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是唐建砖石结构建筑的代表。建筑取材用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一般百姓住房多用灰瓦。黑瓦质地紧密,经过加工打磨,使表面光滑,可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而琉璃瓦在长安大明宫出土的居多,其中有绿色,也有些是蓝色,其中还点缀有绿琉璃砖。瓦的样式和色彩搭配,也是唐代独特的创造。现存的大多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设计创造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柱子的形状、梁的加工等都充分考虑构件本身受力与外观审美的联系,在现代建筑史上也是很难达到的艺术追求。这些再配上巨大有力的斗拱,厚实的瓦檐,素雅的外墙粉饰和有辅助和加固稳定作用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贵灿烂辉煌的风貌。当人们闲暇的时候,休闲娱乐就必不可少,建筑物中所需的家具,比如桌椅板凳以及茶具扶手椅等便应运而生。唐代家具的样式朴素,实用大方,线条柔和,装饰浮画雕塑及制作技术均有进步,室内布置亦多样化,都是源于生活的,富于生活情趣。木料用于造房外,也用于其屋内设计,让木料各有其用,这不仅对材料的最大利用,也能诞生对艺术的追求。第四、建筑设计新颖独特由于材料的采取和供给,要建造宏大的建筑来自于一个技术性的突破,那就是木结构的突破。木建筑解决了搬运困难,构成大空间的技术问题。要想体现恢宏壮大的风格,大空间是必须的。唐代建筑石柱高大结实,屋梁横脊都结实厚重,最突出的是屋顶有大的斗拱设计,这样不仅使屋顶建造更加结实,而且外形优美,是唐代的标志性建筑特色,高大宏伟的建筑不仅解决了室内采光问题,而且空气相对流通,让人住着舒服。为了支撑大的屋梁,所以唐代的石柱都粗大,估计是当时人们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点加在石柱上的,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艺术和情趣追求。句史料和考证,现存的木结构建筑有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唐代雕塑精湛,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各种木雕活灵活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整个建筑的建造技艺也为后世影响深远。第五、建筑艺术加工的成熟和壁画文化唐代现存木建筑物色彩朴实但不缺乏含义,屋顶舒展平滑,护栏阶梯设计合理,朴素无花,给人稳重,大方的感觉,这是即使在以后的朝代建筑上也没有的艺术风格。是当时的人们追求艺术和美的享受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壁画技艺。壁画技艺要数敦煌的壁画最具代表性。敦煌壁画尤为生动,形态、动作栩栩如生,让人望而观止,在壁画宫阙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中央城楼大都又各分出左中右三部,左右二部和中部的关系又形成了一个较小范围的统一整体,突出于外的城台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统一感。远观就犹如自己站在大山面前,到近处看就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种美的享受即使到现在也吸引着很多人,是人们身心归一,向往的艺术归宿。第六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色彩在唐代运用最为广泛,在唐代之前,色彩单一,搭配简单,而在唐代,色彩文化课发展开来。各种各样的颜料,色彩斑斓,在很过工艺品上都有,在建筑上更是布局得当。不同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不同,建筑的色彩搭配也不同,这不仅使建筑美观,耐用,给人在视觉上个更是别开生面,让人有种天然和一的感觉。不同阶层的人也有特定的色彩用在不同的场合,这说明色彩的搭配运用不但被人们创造革新,同时也造就了艺术的提高升华。 综观以上特点,唐代建筑所彰显出来的建造手法,取材,设计,文化具有很高的深度,可以说是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虽然现在有些建筑保留了下来,但是随着社会的而发展进步,一流的唐代建筑业会随着皇权的灭亡而逐渐衰亡,所以现在要重视唐代建筑,重视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加大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唐代建筑有什么特点?

唐代建筑现存

唐代建筑共有四座,全在山西。分别为: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
唐代建筑现存 一、南禅寺·大佛殿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南禅寺大佛殿,坐落于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村,在中国大陆乃至亚洲,都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木结构建筑。大殿坐北朝南,四周溪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偏僻幽静。因其偏居乡野,各州府县志及佛教经籍上又鲜有记载,故在存世的1200余年中,得以躲过数十次天灾人祸,其中包括公元845年的“会昌法难”,以及八次可考的五级以上地震。殿宇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整体风格庄重朴实。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风明显。檐柱共十二根,其中三根抹棱方柱为始建原物。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内无柱。木构体量虽小,但仍使人感到内力深蕴。殿内现保有中唐彩塑十七尊,且于西缝平梁下存有唐人墨书题字:“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是为殿堂断代之确证。南禅寺大佛殿与体量更大、保存更整、至今未曾落架修缮,号称“第一国宝”的佛光寺东大殿相比,在建筑品级和规模方面均有所不及,但因建筑年代比后者更为久远,就使得其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具有了北斗之尊的地位。二、广仁王庙地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四公里的古魏城城垣遗址内,地处中龙泉村以北的高阜之上,是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庙堂建筑。正殿坐北向南,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呈现唐代建筑风格。广仁王庙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保留到今天,实属不易。据载,这座庙在1958年曾大修,原打算恢复唐代原貌,但由于当时对唐代建筑的风格、结构、周围环境及其布局等方面,均没有认真考定,故在修缮过程中出现不少错误,比如正脊的花纹无所依据,鸱尾的式样不太对头,台基和檐墙采用新式条砖等。所幸斗栱和梁架仍保存着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在现存于世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一座道教建筑。直到1983年以前,这座正殿还是村小学的教室,庙内的塑像也就是在那时被毁坏。2001年6月广仁王庙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三、佛光寺·东大殿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南豆村东北五公里处,距县城约三十公里。寺内正殿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于1937年6月26日黄昏被梁思成、林徽因发现。寺院共由三进院落组成,一进院地势最低,三进院最高,二进院花香喷溢,环境至美。唐代遗构东大殿则位于最上层的三进院落,背倚高台,雄伟古朴,可俯览全寺。东大殿面扩七间,进深四间,顶呈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构造。远远望去,深远的出檐如张翅之雄鹰般踞于高台之上,其形其势很难不让人把它与大明宫含元殿之十五米高的殿基联系起来。七开间的大殿之内,佛坛足有五开间。佛坛上每一开间均有一主尊,主尊两侧又各有胁侍。加上佛坛两隅的二天王,几十尊唐代彩塑汇聚一堂,蔚为壮观。殿内三十五尊彩塑造像唐风浓郁,堪称国之珍宝。美中不足的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寺僧将唐塑进行了重妆。颜色艳丽,使得这些造像失去了醇和之美。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彩塑、唐代壁画以及唐代题记被称为“四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建”的论断,难怪梁思成先生晚年曾多次表示,发现佛光寺是他毕生的骄傲。“国家瑰宝,亚洲佛光” 亦是梁先生对它的盛赞。“三唐构”之存因分析 自唐至今,历经千年,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悉数存于山西。那么山西何以会独揽呢?笔者认为,这与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风貌息息相关。如下三方面可作考量进路:一是历史上山西民众热衷宗教活动,对故土乡里有着深厚感情,对神灵也颇为敬畏。这点极有利于宗教建筑的营造与保留;二是相比周边省份,山西境内没发生过太大的战乱,就使得这些古建筑得以侥幸存留;三是山西气候干燥,没有白蚁,避免了木构建筑被虫咬毁损的风险。
唐代建筑现存

中国现存的唐朝建筑还有哪些?

1、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2、山西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8公里。距今1200多年。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唐朝建筑风格: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中国现存的唐朝建筑还有哪些?

唐代建筑特点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唐朝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我唐都长安,当时可谓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足以见证了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就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而伴随着经济的辉煌,唐朝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唐朝建筑具有以下六大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唐代建筑特点

唐朝长安有什么著名的建筑

有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大慈恩寺等。1、大明宫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由大明宫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大明宫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3、小雁塔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4、青龙寺青龙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上。唐时为长安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龙朔二年(662)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成为唐朝皇家护国寺庙,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寺。5、大慈恩寺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雁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雁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龙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慈恩寺
大明宫的含元殿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唐朝的长安规模最大,城市建设最为繁荣富丽。唐以后,中国历代帝王的都城建筑,无不受唐朝长安格局的深刻影响。唐朝长安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建筑的特色。城东北的大明宫是唐太宗为父亲李渊修建的避暑宫殿,后玄宗将之改为蓬莱宫,此后大明宫就成为唐朝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大明宫的含元殿是当时长安城最宏伟的建筑,每年元旦、冬至的大朝会或重要阅兵式都在此地举行。
大明宫含元殿 http://baike.baidu.com/view/98915.htm
大明宫
丽春院
唐朝长安有什么著名的建筑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